校庆声音

校庆声音视频文字

【流金岁月】谭山包

时间:2024年09月24日 18:11 来源:  作者:吴圣刚 

最早接触到谭山包这个地名,是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。1980年代,高考被录取,在农村是件轰动的事;而接到正式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,更是让全家人激动不已。激动之后,方才细看里面的内容,通知书清楚地印着“信阳师范学院”,并且有红色印章,心里踏实了,是真的。再看学校地址,“信阳市西郊谭山包”,心里很纳闷,大学怎么在一个山包?那时不像现今信息发达,手机百度一下就能明白,疑问只能等报到后解答。

入学报到时,出火车站,看到学校的卡车接站,就挤过去,司机吆喝着:“到谭山包的。”我明白,谭山包就是信阳师范学院所在的地方,不用犹豫,就上了车。汽车出了市区,顺着破损蜿蜒的狭窄柏油路前行,在颠簸中,我看到了前方有个山包。过了山包,汽车停下,到了学校。毫无疑问,刚才看到的山包,就是谭山包。这谭山包,远看像一个蒙古包,确实名副其实。

1980年代,谭山包周围呈现着粗犷的原生态。南面正对着贤山,贤山脚下流淌着天然的浉河,河北岸散落着一些茅屋农舍和稻田、菜地。向北望去,是绵延的山峦丛林,真正的乡野。信阳师院建校后搬进了老信阳高中的旧地,从遗留的老建筑看,都是1950年代的产物,老信高就建在市郊的乡间,谭山包就是地理标志,也是老信高的另一个名称。后来,信阳高中也许嫌谭山包太偏远,搬回了市区。因此,信阳师院落户老信高,谭山包也成了一个代名词。特别是建校初期,信阳市很多人还不知道信阳师院,但只要说到谭山包,人家就清楚你要去的地方。我第一学期国庆节回家,返回信阳已是夜晚,因对信阳市还不熟悉,只有叫三轮车回校。车主问我到哪,我说信阳师院。他疑问:信阳师院?我赶紧更正:谭山包。他马上明白。2路公交车从火车站开往南湾,当时到师院,乘务员报站都是谭山包。

刚来时,看到的是谭山包的外形轮廓,在学校生活一段之后才真正走进谭山包。那时的谭山包是完全自然的形态,天然地依偎在学校的东边。山包的东面紧邻765部队医院(现990医院),东南角有林业局一研究所,南边是通往南湾的柏油路,沿东山包脚下缠绕着一条土路,通往北边农村生产队。山包四周没有任何围墙或屏障,都可以攀援而上。上面树木茂密,应为新中国植树造林而成,主要是松树和柏树,整齐有序,树树成荫,风景独特。因为山包突兀隆起,松柏绿荫常年笼罩,成了消音的帷幕,上面异常静谧。松林中还常常有松鼠窜动,给这山包密林增添了生气。因此,周末闲暇时间,同学们就登上山包周游一遭,或在密林深处坐下静心读书。山包南侧脚下,野草密如地毯,冬天时光,坐在草地上晒着阳光读书,也颇为惬意。上学期间,有位家乡同学来访,没时间外出游览信阳山水,我们趁夜间月光在谭山包林间徜徉,或坐卧草地契阔谈宴,林深夜静,月影斑驳,彼此心声互映。同学返回后写信盛赞谭山包的佳境,回味不尽我们的夜游。

那时,我们的专业课大都在小教楼(现教五楼),近邻谭山包。小教楼没有厕所,厕所就在楼东面的谭山包脚下,课间上厕所后,同学们就会三五成群彳亍于谭山包林间,或活动一下腰腿,或呼吸一些新鲜空气,或嬉笑追逐,成为课间休息的最佳去处。晚自习在此读书学习,疲倦时,也会约上同学,在谭山包中流连,漫谈理想,互诉衷肠,彼此鼓励,消解困惑。

毕业后留校工作,办公室后就是谭山包,后窗可以清晰看到林间小路。谭山包也成为同事们工作间休息的佳地,上午十点左右,大家都不自觉地漫步其中,做做广播操,打打拳、伸伸腿,或者聊聊天,都是工作之中的必要调节。我走进谭山包更多,我的感受也最深。那时年轻,领导交代的任务多,经常加班:再加上为做好工作,需要更多的学习,办公室几乎成了家,除了睡眠,很少离开办公室。加班或读书的时候,看看窗外的绿色,听着山包上的松涛、鸟鸣,或者被松鼠的窜动、鸟儿的嬉戏惊动,顿觉清爽了许多。实在疲乏的时候,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,我就一个人走出办公室,信步来到谭山包的腹地,数数松柏的年轮,观察一下小虫子行踪,或者透过林间看星光的闪烁,感受自然的天籁,倾听自我心声的回响,顿觉有陶潜式的享受和超脱!

再后来,学校在山包西边的洼地建起了老师宿舍楼,我所住的楼就紧挨着山,阳台上伸手就能抓住树的枝叶,真的成了山包之人。我自己时常到山上漫步,一家三口也走进其中消遣,甚至来了朋友,也会引导他们开启谭山包游,分享谭山包的乐趣。

如今,谭山包南边因取直拓宽道路,挖掉了山脚,陡立起来;东边也因确认地界砌起了围墙,谭山包被围了起来,只向校园敞开。但谭山包仍然是信阳师院的天然风景,是万千学子的标签,更是师院人抹不去的记忆!(原载于《信阳师院报》2021年12月31日,第528期,编辑时略有改动)